女儿娇(31)--女儿红的姊妹篇

首页
字体:
上 章 目 录 下 页
1
    河边已经排满了乘凉的人,小心地在人缝里插着脚,一边和人打着招呼,一

    边寻找着秀兰。人们都是一家一家地围坐在一起,或躺或坐,互谈着家常,更有

    几个年长的在那里说着古今一些轶闻趣事,引逗得大人孩子围坐在一起。

    空气里流动着欢乐的气氛,河沿上飞荡着流萤,偶尔的流风吹过,带来一丝

    凉爽和快意。

    “哥,在这里。”月光下,秀兰在黑暗中看到我的身影,挥动着蒲扇招呼我。

    那是一块比较宽广的场地,周围几棵大树把本就不太明亮的河沿又遮了一些

    光线,几棵柳树倒垂下的细丝,低低地遮挡着人们。

    “坐下吧,”秀兰往边上挪了挪,腾出一块地方。

    “来亲戚了?”农村人总是好奇。

    “小孩的舅。农活忙,来帮帮工。”

    “是啊,不容易。”人们说这话是一片叹息。

    弄清了来龙去脉女人们就是七嘴八舌地东聊西聊,我坐在那里手摇着蒲扇看

    着远处黑黢黢的一片麦垛。

    “你家不是还来了一个闺女吗?”

    “那是我侄女。”妹妹用蒲扇拍死了一个叮在大腿上的蚊子。

    “盖盖吧。”拉过窝在席子一端的的薄薄地床单盖在两人的腿上。农村里所

    谓的床单并不像现在人们用的一样,那是从冬季被子上拆下来棉布做的被面,俗

    称棉单。夏天里人们乘凉的时候盖在身上,一来遮挡露水,二来遮挡蚊子。

    扯了扯盖在下半身,听着男人女人开着不荤不素的玩笑,在这样的夏日里,

    自然有一种放飞心情的感觉。

    “还是二歪子讲个故事吧。”有人不甘寂寞,就想让村子里有名的“破烂故

    事”来几个黄段子,提提精神。

    “他那故事没人听。”有女人出来打岔。

    “呵,我这故事可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听的。”二歪子有点拿欠。

    “死相,一副不正经,都是老掉牙的东西,怕人耳朵里生出老茧来了。”

    “来了不是,你不想听,我还不愿讲呢。”二歪子挪了挪屁股下的小凳子,

    由于凳子破旧,一条腿有点松,差点歪倒。逗得人们大笑,笑声中引来远处的人

    们的目光。

    “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东西,还拿起纲来了。”他的本家长辈戏骂着。

    “好,好,”他借坡下驴,“看我大爷的老面,就来他一段。”其实这二歪

    子就是嘴痒,无论在哪里,都会讲起他那几个连开头和结尾都有点发黄的典故。

    众人都静下来,黑暗中

     =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
上 章 目 录 下 页